新生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周期较长,同时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及运行方式都对污泥的颗粒化进程、结构组成以及终的有机物降解效率有较大的影响,从而制约其在实际中的应用。而对于运行中的厌氧反应器,受金属离子等影响,发生有机负荷中1毒、微量金属离子中1毒等,导致厌氧颗粒污泥发生破碎、絮化,活性大幅降低,从而使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急剧下降。如何使厌氧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重新生成,成为制约企业废水处理及连续生产的难题。
从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与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等角度深入探讨.首先成功地在1700m3的IC厌氧反应器中进行了厌氧颗粒污泥的一次启动研究,用厌氧消化污泥做接种物,用柠檬酸废水培育出颗粒污泥菌1种。然后 在2400m3、4500m3的IC中投加柠檬酸废水颗粒污泥,进行了厌氧颗粒污泥菌1种二次启动研究,驯化出适合酒精废水、赖氨酸废水、乳酸废水的颗粒污 泥,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颗粒污泥的产业化生产。
低选择压条件下,主要是分散微生物的生长,这将产生膨胀型污泥。当这些微生物不附着在固体支撑颗粒上生长时,形成沉降性能很差的松散丝状缠绕结构。液体上升流速在2.5~3.0m/d之间内,有利于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。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源,是微生物增长的物质基础。在微生物关键性的形成阶段,应尽量避免进水的有机负荷率剧烈变化。
参考Richards模型进行产甲1烷量和反应器培养过程中出水COD建模,发现实验数据和模型数据对比偏差在0.50%±0.01%。真细菌1种群结构相对稳定,而古细菌1种群结构则发生了较明显变化,其中占优势的古细菌1种类逐渐减少,主要包括甲1烷微粒菌 (Methanocorp uscu l um)、甲1烷杆1菌(Methanobacterium)和甲1烷髦毛菌(Methanosaeta)等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颗粒厌氧污泥价格的安徽浪迅于2025/2/18 9:16:23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lishui.mf1288.com/ahlangxun-28422054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