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事项
1,严格无菌操作,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,引流袋可1周更换1-2次(引流液有性状,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)。
2,保持引流管通畅,定时挤压,避免引流管折叠,扭曲。
3,观察引流液的量,性状,色泽变化,与病情是否相符,每日记录,发现异常,及时与医生联系。
4,引流管妥善固定,以防滑脱,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。
5,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。
三、“T”管引流的护理
(一)评估和观察要点。
1.评估患者的病情、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,如有无发热、腹fu痛、等。
2.评估患者的皮肤、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便颜色; “T”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侵蚀。
3.观察引流液的颜色、性质和量。
(二)操作要点。
1.引流管用胶布“S”形固定,标识清楚。
2.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。
3.保持引流通畅,避免打折成角、扭曲、受压。
4.“T”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,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。
5.观察胆汁颜色、性质,并准确记录24h引流量。
6.定时更换引流袋。
(三)指导要点。
1.告知患者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。
2.鼓励患者咳嗽,深呼吸及变换体位,并告知正确咳嗽、深呼吸、变换体位的方法。
(四)注意事项。
1.出血量多于100ml/h,呈鲜红色,有血凝块,同时伴有脉搏增快,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,及时通知医生。
2.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,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胸端胸引管。
3.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,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(注意不要直接接触伤口),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。
4.患者下床活动时,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,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;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,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引管。
5.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、憋气,皮下气肿,伤口渗液及出血等症状,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。
(三)指导要点。
1.告知患者心包、纵膈引流的目的、配合方法。
2.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或打折、受压等措施。
(四)注意事项。
1.术后当日每30~60min挤压引流管1次,若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,防止堵塞;如接有负压装置,吸引压力一般1.5~2.0kPa。
2.手术当日2~3h引流管内出现大量鲜红色的血性液体,如成人>300ml/h,小儿>4ml×体重(kg)/h,且无减少趋势,及时通知医生。
3.引流量偏多,以后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,患者血压下降、心率增快、呼吸困难、紫绀、面色苍白、出汗等症状,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,应及时通知医生。
4.发现引流出大量血性液或引流管被较多的血块堵塞,应立即通知医生。
5.患者下床活动时,须将引流管夹闭,以防导管脱落、漏气或液体返流。
6.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、憋气、心悸,伤口渗液及出血,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便携式集尿袋的亚新医疗于2025/5/1 8:02:40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lishui.mf1288.com/szsyxyl-2859093698.html